我国又新增了158个职业,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

时间:2022-09-29

浏览: 545

9月2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典修订相关情况。

 

职业,职业分类大典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 卢爱红:

  职业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出现,逐步产生和变化的。职业分类大典则是职业分类的成果形式和载体,在开展劳动力需求预测和规划、统计分析就业人口结构和趋势、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1999年我国第一部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基本建立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经过第一次修订,颁布了2015年版大典。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带动新职业新工种不断出现。新职业新工种打开了新的赛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相关领域,进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一些传统职业的内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适应当前职业领域的新变化,更好满足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需要,去年我们启动了第二次修订。在发布会前的审定颁布会上,2022年版职业分类大典终审通过,修订工作圆满完成。

 

答记者问

经济日报记者:

  职业分类大典自从颁布以后已经修订过一次了,这两年又颁布了很多新的职业。此次修订有什么背景?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了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对职业进行分类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化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的通行做法。职业分类在国民经济信息统计和人口普查、劳动力需求预测和规划、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原劳动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牵头启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编制工作,于1999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工作的空白,标志着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职业分类体系基本建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职业构成和内涵发生较大变化,2010年底,我们启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一次修订工作,历时5年,颁布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大的新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职业变迁加速,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已无法准确客观全面反映当前职业领域情况,社会对修订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呼声很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的“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要求,适应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需要,更及时、全面、客观反映现阶段我国的社会职业状况,参照国际上职业分类修订调整的惯例和做法,我们于2021年4月启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二次修订工作。


央视12套记者:

  请问2022年版大典和2015年版大典比较有哪些变化?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 吴礼舵:

  2015年版大典无论从体例、格式还是对一些信息的描述方式上都比较成熟,因此这次修订主要是基于统一性和灵活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前提下,对2015年版大典进行修订。修订过程中,我们力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社会职业带来的一些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分类体系进行了修订。近几年来,我们陆续颁布了74个新职业,这次修订过程中把新颁布的74个职业纳入到大典当中。同时,我们围绕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绿色经济、依法治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比如围绕制造强国,把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纳入大典当中;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把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和农业经理人纳入大典当中。经过这些调整之后,与2015版大典相比,在保持八大类不变的情况下,净增了158个新的职业,现在职业数达到了1639个。

  二是对相关职业信息描述做了一些修订。对两个大类职业的名称和定义做了调整,对30个中类、100余个小类名称、定义做了一些调整;对700多个职业的信息描述做了调整。

  三是对数字职业和绿色职业进行了标注。这次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同时,延续2015年版大典对绿色职业标注的做法,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这里面,其中既是数字职业也是绿色职业的,共有23个。这也反映出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带来的职业变化。

 

瞭望周刊记者:

  上一次大典修订了近五年,这一次大典修订历时一年多,请问这次修订都在哪些环节做了哪些工作?

刘康:

  此次大典修订工作共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是组织筹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牵头成立由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机构。为确保大典修订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制定了大典修订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大典修订专家工作手册等技术性文件,并设计开发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与新职业工作平台”。

  二是征集建议。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扩大公众参与度,我们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向社会发布征集修订意见建议的通告,共收到来自各方面意见建议1000余条。

  三是专家论证。论证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职业分类专家、行业专家对大典内容和数字职业、绿色职业标识进行了充分论证。共召开职业分类专家全体会议2次,职业分类专家组长联席会议25次,行业专家全体会议2次,召开数字、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和涉碳相关职业等专题论证会38次。

  四是征求意见。以书面形式征求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合理化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近3000条。对这些意见建议,我们组织专家逐条进行研究论证。

  五是审定颁布。召开职业分类大典审定颁布会,正式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新版大典。

 

中国之声记者:

  这次大典的修订工作有什么特点?

刘康:

  此次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力求构建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时代职业分类体系。总的来看,整个修订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务实”。召开了近70次研究论证会,秉承了求真务实、理性实证的科学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和依法治国等要求,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基于基层岗位实际业态,运用科学的职业分类理论和方法,写实性描述了各职业工种的具体内容,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实际业态新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是“求新”。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结合绿色职业发展状况,及时将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新兴职业纳入《大典》。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首次在《大典》中增加对数字职业的标识。

  三是“面广”。采取了“开放+集中”模式,注重集思广益,扩大公众参与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社会影响力。修订过程中,119个部门和行业组织、981家企业院校,近万名专家学者、一线从业者和有关工作人员参与了《大典》的修订工作。

  四是“高效”。从2021年4月启动至今,仅用时一年半,完成全部修订工作,相当于以前编制、修订工作用时的三分之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大典》修订工作平台功能,使数据信息资源使用更充分,研讨论证审定流程更高效。

 

央视2套记者:

  2022年版大典中专业技术人员大类新增了哪些职业,下一步在推广使用上有何考虑?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李金生:

  2015年版大典颁布后,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也就是二大类已经发布了15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机器人、增材制造、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等等。除此以外,这次修订还增设了密码工程技术人员、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金融科技师等29个新的职业。这些新增的职业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新兴领域、新兴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专业技术人员大类这次新增的职业主要是集中在数字技术领域,特别是专门增设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这个小类下设13个数字技术职业。从2021年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制订颁布了其中10个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启动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并且组织编写了相关的培训教程。主要是面向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实施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大概8万人左右。此外,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还在工程系列里增设了人工智能等职称评审专业,为新职业群体提供了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职称评审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职业为重点,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的职能作用,加快开发制订职业标准,促进职业标准与人才评价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为重点,深入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组织规范开展培训和评价工作。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在新职业领域新设职称评审专业,提供职称评价服务,为新职业群体搭建更加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央视1套记者:

  这次大典修订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标识了97个数字职业,请问标识数字职业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吴礼舵:

  这次标注数字职业确实是大典修订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创新。概括起来,标注数字职业有四点重要作用和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到2021年底其规模已经达到45.5万亿,占GDP比重达到39.8%。通过标注数字职业,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各个行业在数字化进程当中的一些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这个行业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加大数字经济政策创新力度提供有益参考。

  第二,有利于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数字职业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来的,通过标注数字职业,可以提升数字职业社会的认同度和公信力,可以成为广大劳动者选择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可以引导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人才投身到数字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来,为推动我国数字技术的创新贡献力量。

  第三,有利于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标注数字职业有利于规范数字职业标准的开发,引导院校专业的设置。同时,对数字资源培训课程的开发也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这些基础资源的开发,对数字人才的培养、评价和使用提供基础,拓展人才发展空间,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通过人才创新带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数字技术的转型。

  第四,有利于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目前,随着数字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素养和技能已经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当中。通过标注数字职业,可以激发全民参与到数字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来,进一步激发全民提升数字素养的热情,为未来数字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劳动保障报记者:

  目前,职业分类大典已经审定,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工作,更好地发挥大典的作用?

刘康: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推介新版大典,让公众充分了解大典内容,更好地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就业创业的促进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

  二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或修订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培训教材和题库,以指导企业和相关机构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人才评价等工作,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

  三是进一步研究优化新职业的申报、论证流程,持续发布新职业信息,动态调整大典中职业的相关信息。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我国职业信息系统,逐步扩大完善与职业相关的岗位供求、薪资待遇等信息,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及时、全面、便捷的查询服务。

 

来源:中国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欢迎留言

提示

确定